短文网

短文/随笔/诗歌/散文/心情/作文/唐诗/宋词/故事/成语/日记/语录/哲理

历史故事《司马光与恩师庞籍》

感谢楚菱歌发布历史故事《司马光与恩师庞籍》,内容如下:

司马光只有一个亲兄弟,即哥哥司马旦。司马旦比司马光年长十四岁,靠父亲的恩荫进入仕途,一生做的都是小官。司马旦待司马光非常好,司马光的儿子早亡之后,司马旦还把幼子司马康过继给他。两个人“友爱始终”,司马光每年都会回去看望哥哥。

司马旦有个儿子,名叫司马富,司马富被朝廷录用,并被派到宁州(今甘肃宁县)守边。司马光考虑到哥哥和嫂子都已经七八十岁了,需要人照顾,就劝司马富留在家中,不要去宁州上任,还帮他向朝廷写了申请,朝廷也同意了。可没料到,司马富并不想这样做,偷偷跑去宁州赴任了。这不仅忤逆了司马光的意思,还将司马光置于尴尬的境地。司马光火了,写信把司马富臭骂一顿,并命他赶紧辞官回家孝养父母。此信即《宁州帖》。

信的大意是:十月五日,宁州有兵士来我这里,我才知道你坚决要去赴任。十二日程暹父来了,我才知道你居然没有向朝廷提交请求回家侍奉父母的申请书。他让我催你赴任是什么意思?岂不是要交割大虫尾这个地方让你守卫?我之前给你写信,让你再写一份奏状,你就是不肯。你父母都七八十岁了,身体又不好,官府还时不时有征缴摊派,你怎么忍心抛下他们不管?想不到你顽固愚蠢到这个地步!……我知道骂你也不管用,但是你太没有见识了……若是到了宁州,你一有机会就离任,不要向领导申请指挥权,免得又被留住……

以现代的观点来看,司马光的做法未免太过“粗暴”。但宋代官场特别重视孝道,而司马光又是重视礼节的人,将孝道置于仕途之前是司马光一生的原则,他自己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父辈交情

司马光的祖父出生于北宋建立之初,与寇准年龄差不多,是北宋早期为数不多的进士之一,但由于朝中无人帮衬,他做过最大的官也只是县令。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也考中了进士,同样因为没有人提携,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地方上轮岗,直到后来,他的上司盛度升任宰相,他被盛度推荐为秘书省着作佐郎,成为一名京官,命运才改变了。

后来,群牧判官这个岗位出现了空缺。群牧判官隶属于群牧司,是管理全国马匹的机构。在宋朝,马匹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群牧司是军队的重要后勤部门,隶属于枢密院,一把手往往由枢密使或枢密副使兼任。群牧判官虽然不是朝廷大员,却是手里直接掌握重要资源的官员,所以各方势力就开始争斗,都想让自己人去填缺。

当时,宰相曹利建议,群牧判官得从家世清寒并且人品好、有能力的基层干部中选拔,于是有两个人被选中了,他们是司马池和庞籍。

司马池命运的转折不仅仅是升任群牧判官这个职位,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即后来成为宰相的庞籍。

庞籍比司马池小八岁,两个人不仅成了同事和朋友,还成了邻居,他们的孩子也成了朋友。庞籍的长子叫庞之道,比司马池的小儿子司马光年长四岁。庞之道很聪明,司马光在他面前总觉得很自卑,但庞籍看到了司马光身上的优点。这个不到十岁的孩子非常稳重,成熟得像个思想深邃的成年人,对史学和经学有非常独到的见解,所以庞籍就将司马光收为自己的学生。

情同父子的师徒

司马光十九岁那年考中进士甲科,也就是进士的第一档,为未来的仕途赢得了第一个重要的筹码,因为朝廷的重要官员一般都会在甲科中产生。司马光的第一份工作是奉礼郎,主要负责礼仪方面的工作。这个工作很适合司马光,因为他对古代礼法颇有研究。这个官职还有一个好处是工作地点在京城。但是,司马光辞退了这份工作,申请到苏州工作,以便就近侍奉父母。司马光的这个决定为他赢得了重孝义而不贪爵禄的好名声,这在注重口碑的仁宗朝,是非常重要的官资。

不久,宋朝三十年无战事的局面被西夏的李元昊打破,一时之间,众多有才能的人都被调往宋与西夏边境。庞籍也是其中一员,与范仲淹、韩琦一样,他也负责防守一个片区。不久,司马池病逝,享年六十一岁。从此,庞籍就把司马光当亲儿子一样教导和爱护。

感谢楚菱歌发布历史故事《司马光与恩师庞籍》,内容如下:

庞籍因在西北边境功绩卓越,又没有被卷入当时的政治斗争,所以从战区回来后就得到升迁。“庆历新政”结束后,五十六岁的庞籍担任枢密副使,正式步入两府大臣之列。就在此时,庞籍最钟爱的长子庞之道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二岁。失去儿子的庞籍对司马光更加关爱了。

替司马光“背锅”

皇佑三年(1051年),六十三岁的庞籍升任宰相,不久却因为道士赵清贶事件受牵连而离开权力中心。至和二年(1055年),六十七岁的庞籍被外放到河东路担任经略安抚使,坐镇并州。司马光毅然舍弃自己的前程,追随恩师去了并州。

在庞籍辖区内的麟州,有一片与西夏接壤的荒地被西夏人耕种了,西夏还派了三万名守军镇守此地,宋朝方面为了不起冲突,一直没管。有一回,庞籍派司马光去巡边,司马光巡视至麟州时,当地守将跟他报告,西夏的三万名守军撤了,应该趁机把那片地收回来,然后修筑堡垒,派兵驻扎。司马光支持这个想法,就回并州向庞籍汇报,庞籍表示同意。可当公文下发给麟州守将时,西夏的三万名军士又回来了。按说宋军此时就该停止收复失地的计划,但麟州守将还是率一千多名宋兵与西夏兵交战,结果惨败。

虽然这场战事不大,但是牵扯政治斗争的话,事情就会变得很严重。庞籍作为河东路的最高长官,自然难辞其咎,但他年过七十,仕途已经走到尽头,没什么好在乎的,可司马光还年轻,他不想让司马光的履历上留下任何污点。为了保持司马光政治生命的清白,庞籍把司马光参与这件事的相关证据都销毁得干干净净,将所有过错都揽到自己头上。庞籍的舐犊深情令司马光终生难忘。庞籍去世以后,司马光一直将庞籍的夫人当作母亲来看待,他在庞籍的墓志铭中说:“光受公恩如此,其大灭身不足以报。”对司马光来说,这的确是肺腑之言。

不负恩师厚望

司马光在以后的政治生涯中没有辜负恩师庞籍的苦心。嘉佑三年(1058年),三十九岁的司马光被任命为起居舍人,负责记录皇帝的言行,同时还兼任谏官。这两项工作都直接跟皇帝打交道,是晋升的重要通道。做谏官很容易得罪人,但是司马光秉公直言,甚至还大胆论及皇位继承人这样敏感的问题。

仁宗逝世,英宗即位,宰相韩琦独揽大权,司马光的谏言经常不被理睬。无奈之下,他辞去谏官职位,在洛阳专心研究自己的学问,不久就将自己编的八卷本《通志》呈送给英宗。这套书的内容基本上来自《史记》,但减弱了故事性,增加了史料,而且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为单位,条理非常清晰,还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英宗大为赞赏,觉得这套书可以作为执政的参考书,于是命令司马光继续往下编撰。

神宗即位后,宰相韩琦退位,欧阳修极力向神宗推荐司马光。于是神宗任命司马光为翰林学士,不久又任命他为御史中丞,让他担任中央监察部门的大领导。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图强,也希望司马光能助自己一臂之力,任命他为枢密副使。司马光并不反对变法,但是他不赞同王安石的新法,也不想参与新法的实施,就拒绝上任,并申请到西北的永兴军守边。临行前,执拗的司马光请求神宗免除永兴军的青苗法,这还是要跟变法唱对台戏,但神宗没有同意。

在永兴军,司马光不想被迫执行新法,可是自己的理念又行不通。在勉强支撑了一段时间后,他索性退出政坛,到洛阳专心编书。

司马光在洛阳一待就是十五年。元丰七年(1084年),六十五岁的司马光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着作,神宗觉得这套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赐书名《资治通鉴》。司马光因此与司马迁并称为“史学两司马”。

多年伏案编书的生活已经让司马光的身体衰朽不堪,但他的生命并未终于学术。

在完成《资治通鉴》的第二年,神宗去世,年仅十岁的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滔滔掌权,起用六十七岁的司马光为相,司马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登上了仕途的巅峰。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用最短的时间废除了各项新法,然后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八岁。对于他晚年在政治上的作为,后世有各种不同甚至截然对立的评价,但对司马光来说,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政治夙愿,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随机推荐:
小个子拖地裤 一字肩上衣 超仙 195/65R15轮胎 男士耳钉 豆浆机破壁免过滤 家用 全自动 裙子 条纹 中长款 麦克风 先端丝锥 airpods防尘贴 家用玻璃凉水壶 电冰箱 三门 家用 防水插座 书包定制logo 装饰雕花 女衬衫 职业 收纳纸箱 有盖 幼儿枕头夏季 透气 冰箱大容量 家用 迪佳鱼竿 豆浆机 全自动 九阳 更多精选文章>>>

本站由EMLOG强力驱动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本站纯公益性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